“秋风起,蟹脚痒;菊花开,闻蟹来”,每年9-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。然而每年的这个时候,那些混淆视听的谣言又多到让人怀疑人生,望“蟹”却步。下面让我们来一一梳理有关螃蟹的8个谣言,揭开背后的真相。
查证者:谷立慧 |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赵力超 |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教授
谣言一:吃蟹黄致癌
一篇题为《美国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,因为其可能致癌》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,具体内容是:美国纽约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,称蟹黄、蟹膏化学物质集中、重金属超标,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……
较真鉴定:假
1、传言中提到的“纽约禁食螃蟹”其实是当地政府针对哈德逊河和纽约港水域的工业污染问题,而不是说所有的螃蟹都会影响人的健康。
2、如果在良好水域生长,螃蟹的重金属含量微乎其微。目前国内大部分螃蟹为人工养殖,相比于野生环境,人工养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都在安全可控范围内。
3、从生物角度分析,螃蟹最易受污染的部位其实并不是蟹黄,而是蟹腮、蟹肺、蟹肝等不食用的部位。
谣言二:螃蟹注水
一段“商家给螃蟹打针注水”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内疯传,让不少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。
较真鉴定:假
1、螃蟹其实是很脆弱的生物,壳一旦破损,就意味着它的生命走到了尽头。有时候天上的小鸟飞下来啄它们一下,把壳啄破了,它就会死掉,更不要说被针头扎破肚子了。
2、如果真的给螃蟹注射水,不出十分钟,它一定会死掉。因为螃蟹的脏器都在蟹壳中,一旦注水,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,改变蟹体内的平衡,导致它死亡。
谣言三:螃蟹打针
近日一个疑似向青蟹体内注射不明液体的视频在网络热传,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、蟹黄膏和尿素精等,引发公众广泛讨论。
较真鉴定:假
1、该视频中的做法乃是农村家宴为增味的特殊烧法,在上蒸笼前向螃蟹注入料酒和佐料,会更入味。
2、螃蟹注水很快就会死亡,注入其他黄色液体也是一样道理。打针的螃蟹不仅会留下明显的针眼,而且活不过一个小时。
谣言四:螃蟹注胶
之前微信朋友圈流传一则煮熟的河蟹疑似有胶状物的视频,让人倒尽胃口。
较真鉴定:假
1、透明胶状物质是蟹膏,主要为雄性的副性腺及其分泌物,是雄蟹强壮与成熟的标志。雄蟹成熟后,副性腺异常发达,占据生殖系统绝大部分,甚至将蟹壳顶起。
2、副性腺富含蛋白、脂类和其他各类营养物质,营养价值高,且十分美味。
谣言五:螃蟹加西红柿等同吃砒霜
一则“螃蟹和西红柿同食如吃砒霜”的消息也被转发,宣称螃蟹中的五价砷和西红柿里的维生素C 会氧化产生砒霜。
较真鉴定:假
1、西红柿和虾蟹同食,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能够将虾蟹中无毒的五价砷转化为有毒的三价砷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。但是,这个只有理论上的可能,一般只有在实验室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。
2、按照每公斤虾蟹含0.5毫克无机砷的极限值来计算,即使这些砷能被维生素C全部还原成砒霜,理论上一次只有食用超过100公斤的虾蟹,才可能发生砷中毒。按照人正常的食量,不存在砷中毒的危险。
谣言六:避孕药喂螃蟹
有传言称:“螃蟹是避孕药喂大的,多吃螃蟹儿童会性早熟”“现在有些螃蟹吃起来肉质酥松,味道有点苦,可能是喂了避孕药。”
较真鉴定:假
1、人们吃蟹喜爱的蟹黄和蟹膏,恰是螃蟹的性腺,喂避孕药将使大闸蟹性腺不发育,蟹黄和蟹膏都没有了。
2、螃蟹对水质要求非常高,加入避孕药会破坏水质,导致螃蟹死亡,得不偿失。
3、用避孕药会大大增加大闸蟹的养殖成本。由于湖水属于活水,投药马上就会被冲走。避孕药最便宜的也要五六块钱,假设在十万亩水域里投放能够稀释后还起作用的避孕药,光购买避孕药的费用就比养殖螃蟹的费用高得多,所以避孕药养蟹根本就是无稽之谈。
谣言七:大闸蟹靠激素养肥
“大闸蟹是注射激素长大的,小孩吃了导致提前发育”“现在的大闸蟹根本不能吃,是靠激素催大的,人吃了不会健康”等谣言疯传。
较真鉴定:假
1、螃蟹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,激素对大闸蟹起不了任何作用,且激素会抑制其性腺发育,反而导致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变少。
2、雌激素的投放势必会影响到水质,反而不利于大闸蟹养殖的长期经济效益。
谣言八:大闸蟹抗生素喂食超标
还有的传言说“大闸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,喂食超标”。
较真鉴定:假
1、安徽省食药监表示,在历年的抽检中,包括孔雀石绿、氯霉素、呔喃代谢物、己烯雌酚、甲基睾酮等指标,都未超出标准范围。其他地方的抽检也未发现超标现象。
2、投放抗生素会破坏蟹生存的水质,容易导致蟹死亡。
3、为了预防大闸蟹生病,创造良好的水质,养殖户会在池塘内养殖水草,利用生物调节,保障水质健康。